我家對街的王大嫂,身體不大好,卻被蛇仙選為代言人。自稱[白姐姐],是條大蟒蛇,大概是母的。牠住在西廟院中的[草木山](用穀稭堆成的草)。多年來沒見到乾草腐爛,村民時常去焚燒紙錢也沒起過火,你不能說這不是神蹟吧!有事相求,除葷腥祭品外並要帶兩把穀稭添山。

    王大嫂上神時多半躺着的,伸出一個拇指搖擺著,頗有蛇的架式。她說西湖雷峯塔的[白娘娘]是她的堂姊,當年水漫金山寺她也參與其役,故和東海龍王有一面之識。她經管業務是農田水利:如天候、河道、旱澇、蟲災等功德。有一年久旱不雨,村民求白姐姐幫忙祈雨。她口譫一偈:天物豈可任暴殄,溫飽思淫慾難填,上天示儆人知悔,祈雨降水到龍山。大家這才想到小龍山去迎取[龍牌]才是正辦。

 

    [小龍山]是嶗山的支脈,距我村有五、六十里遠。山上有座[龍王廟],廟前有口深水井,口小底寬,井壁有五條溝槽,據說是龍爪抓出來的故名[龍潭]。潭水深不見底,底層台階上擺有多面[龍牌]。像面銅鏡,上有盤龍圖案鑴有[龍王]兩字,據說明清以來在即墨居官的縣令都會鑄面[龍牌]供在井內為百姓祈雨降福。官聲清明才有功效,若是貪官則無祈雨效果。因清官較少,故取出來的龍牌多半無用,取次龍牌勞民傷財故多年來遇到旱天,對迎取龍牌祈雨者不抱希望。

 

   據說有一年大半個北國都鬧旱災。有的地區請到了真的[龍牌],求得了充分雨量,還沒送回龍潭就被另一地區請走,甚至用搶的爭奪龍牌來祈雨。說也奇怪,凡得到龍牌的地方都可普降甘霖,旱災立解。如此競相迎取,如接棒賽似的區區相傳,不再送回龍潭,到最後全部旱災解除,但已迷失了方位不知送往何處了?最後這個地方已接近京城,因禍得福就自築龍潭留下龍牌以便急用。可能龍牌不服水土,大雨下個不停,以致泛了水災。但又不知送往何處?情急之下就把龍牌吊在樹上,使它嚐嚐淋雨滋味。豈知更惹惱了龍王,狂風暴雨淫雨不停。既然無法可施,那就放在火中燒融它吧!凑巧此時正有個欽差大臣路過此地,車馬受阻。地方官紳陳情:錯取了龍牌,請神容易送神難,以致變成水鄉澤國。誰知這個欽差正是山東萊州府,一聽[龍牌]就知端的。就命把龍牌拿來鑑識一下,從爐中取出已融去一角。不過經這一燒字跡更加清楚,上有[即墨縣令滕光恭鑄]字樣,[滕光]是有名的清官,當地敬若神明建廟奉祠,他所留下的[龍牌]向被視為靈驗無比。

 

    祈雨時取到它,一離開水面即可降下甘霖。王欽差自然知道它的底細,即裝入[皇命勅函],親躬負持,騎上快馬奔向小龍山。沿途大雨隨行,可是只淋濕馬尾,馬身之前卻無滴水。

    罹劫歸來這面缺角龍牌不再出現,因有一隻大蛤蟆趴在上面,取牌時潛水夫不敢去驚動牠,年深日久就更無人知曉了。但也有人傳說:缺角的一面才是[真龍牌]。深藏不露,百年來曾未出現。這次經白姐姐做了公関,蛤蟆讓了位。又給水手加大了紅包,請他務必撈到那面缺角的[真龍牌]。果然一出水面甘霖即降不止。請神鄉紳,及擡轎夫役人等,為示對龍王賜雨歡迎,甘願被淋成落湯雞,也不穿雨衣不戴斗笠。沿途跪拜鄉民亦不帶雨具,鼓吹鳴鑼迎回龍牌,供奉在西廟大殿上。僧道誦經三晝夜,甘霖普降,風雷不驚,直下得溝滿河平,旱象全解。搬請京津名伶演大戲六天酬謝神恩,始以全套儀仗恭送[龍牌]回潭。要非白姐姐全程關照休想取到這缺角的[真龍牌],故白姐姐之靈名亦隨之遠播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ll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