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鄉即墨一帶,頗有些傑出人物,因古早傳播媒介闕如,名不見經傳,但他們的言行很值得推崇,父老口耳相傳歷久不衰。就筆者記憶所及,在此補述一二。首先介紹一個訟師現代稱做律師,姑名之[袁大訟師]吧!他所辦的訟案不計其數,多半得心應手使僱主寃抑得申還其清白。但敗訴對方駡他是利口巧辯、椽筆似刀、顛倒黑白、設計誣陷,遺恨終身,故加以惡名曰[訟棍]。專制時代[興訟]有関身家生命,故孔子說:聽訟吾猶人也,必也使無訟乎!教唆別人打官司,從中謀利為君子所不取。不像現代認為[律師]是高尚事業,且是踏上政壇捷徑。

 

    且說有一富孀老來無子,一個近支堂侄適於過繼承嗣香伙。但該子多病,自幼捨給和尚出家去了。此子年歲漸長,出落得健壯英俊,頭腦聰頴,經卷法事都很熟。師父方丈認定是理想衣缽傳人,出家無家,自然不准回鍋還俗,再入紅塵娶妻生子傳宗接代。那個時代佛教等同國教,官僧勾結,世俗認同已為不成文的律例,寡婦再有錢也掙不過和尚。聞名找上袁大訟師,不惜任何代價必得掙回兒子。袁師接下這燙手山芋,頗費周章,在[大清皇律]上及各代判案,都找不出適當理由,下筆寫出够份量的申訴訟狀。只得到四書五經中借助聖賢高論了,其最貼切的一句話是[不孝有三無後為大]。概言之:[和尚有另招之徒,寡婦豈可再生養子]!那個年代官吏多是科舉出身,經書視做超高法律,聖賢言論便是[金科玉律]。這一訟狀無庸置疑,兒子判歸寡婦懷抱。袁大訟師不但賺足了荷包,其訟師盛名亦遠近大噪了。

 

    一般律師都是被聘替一造做辯護,但袁大訟師能接受[原告][被告]兩造僱聘,使他們成為[雙贏]

 

    他有雙方通吃的案例:緣有父子鬧家庭糾紛,父親來請袁師具狀控告兒子忤逆不孝,袁師勸其父子不責過。但老爸執意要告,袁討價訴訟費紋銀二十兩,使他知難而退。他說官司打贏這價錢出得起,若贏不了怎麼算?袁師說你先付十兩,贏了再付那一半。立下字據,老頭才付給訂金,冷不防照他嘴巴擊出一拳,打掉老頭兩顆牙齒。老頭怒斥道:我己付了半價,為什麼打我?袁師笑說:這就是打贏官司的保證。把這兩顆牙保存好,上堂去就說是被兒打落的。老頭深信不疑,回家等待去縣城出庭。老子走後,躲在外面的兒子進門向袁師跪下求情。說:這樣一來,準被官衙判除重刑,你害苦我了!袁師扶他起來說:你要官司不輸,也得付費二十兩。兒子也要求保證不輸的字據,袁師說:你也先付訂金十兩,另一半官不輸再給付。兒子拿出十兩,袁師突然抄起他的右臂下口就咬,小子痛極用力拉脫,把衣袖扯破,臂上印上一圈齒痕。袁師說:這就是官司不輸的保證。小子想好辯詞,等待官衙拘提。

 

    老頭到縣衙門擊鼓鳴寃,縣官看了訴狀及落齒證物,當堂發籤拘提兒子庭審認罪。小子申訴說:是老爸下口咬他,痛極掙扎,才把老爸牙齒扯掉的。仵作驗傷屬實,命父子當堂和解,不得再告。兒子跪請老子息怒,今後不再頂撞。老頭還有說詞,縣官拍著警堂木叱責:父子不責過,責過則離。兒子已向你求饒了,你老而不修,本官恩赦,不加刑責,應知自愛,下堂去吧!兒子藉機攙扶老子走出大堂。兩相對質,始悟這都是師袁師所設計,不願償付欠銀,袁師十兩得手,原價已償,不再追繳。

 

    有一天袁大訟師在酒樓喝酒,聽鄰桌有人駡說:聽說這裡有個姓袁的訟棍,教唆別人打官司,他好賺取訴訟費,這種人真沒良心。袁師打量這個中年男子,方面大耳,有些福相,惟滿面傲氣,似是俠義江湖人物,就端著酒壺過來移樽就教。互相敬酒後,袁師問:老兄剛才駡袁訟棍,吃過他的虧嗎?那人說:這倒沒有,若遇上我管叫他吃不了兜著走。三杯下肚,兩人無話不談,似成莫逆。自稱姓王,家底不薄。自口外販賣牲口、毛皮、藥材;酷愛古重,珍藏保值,伺機出手可賺暴利。在袁師曲意奉承下,豪飲不拒。看看言語糢糊,酒已過量。袁師扶持來到住處,彼此投緣要同床抵足安眠,老王倒頭鼾聲如雷。袁師向店小二要來開水和針線,說是縫補衣服鈕扣。但真的用途是拆開老王皮袍衣襟,把一張十兩銀票塞上再縫好。翌晨二人醒來,淨了面,要來早點,老王爭著付了錢。袁師約他出去走走,散步來到衙門口,看看能否遇上袁訟棍,老王要看他是否有[三頭六臂],究竟是什麼長相?大堂值班衙役還在打瞌睡,袁師走到鳴寃鼓下,拿起鼓捶擊鼓三通,值班衙役驚醒,厲聲喝道;為何擊鼓?這玩藝不是敲著玩的!即予逮捕。傳聲;大人升堂。班頭先問他們:那個擊鼓?老王自然推給老袁。班頭把二人分開拘押,縣官堂上問話。袁師說:被他(老王)搶去皮袍,他身上穿的就是我的。老王自然否認,堂上叫二人對質,袁師指出:因路上怕搶,行前妻子把十兩銀票縫在皮衣小襟內,是老字號[玉門錢莊]兌現的銀票。當堂拆驗不假,老王莫名其妙是怎麼回事?縣官判令:皮袍歸還老袁。這姓王的竟敢當街搶劫,罰打二十大板,並罰衙前站籠示眾。老袁勝訴,回到酒樓請掌櫃出面找師爺開脫。自然化錢消災,保釋老王免予站籠。帶回店來,袁師請小二熱水給老王沐浴,用消炎散消毒,並貼上龍虎堂[防腐生肌萬靈膏藥],一切就序才出面向老王道歉。老王指大駡:原來你就是那個訟棍!

 

    賴了我的皮袍,害我挨了板子。不是東家保釋,還要站籠示眾。掌櫃即來緩頰:這都是袁大訟師按排好的。袁師說:這皮袍原是您的,隨即親自為老王披在身上。已備下上好酒席為王兄壓驚,請東家做陪吧!兩人因之結成好朋友,正應了一句俗語:[不打不成交]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pollosu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